党建思政
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对当前挑战
2011-11-08 | 浏览量:31
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,重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应对当前经济的挑战。从科学发展观出发,实现发展方式转变,是应对当前挑战和迎接新一轮增长的保证。
应当认识到,经济回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,因为它有利于解决社会快速发展中所积累的许多深层次矛盾。国务院新近出台的十项措施,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扩大内需,促进增长,这对改变目前经济快速下滑的态势无疑作用重大。从投资见效快、产业带动力强的需要出发,与中央措施配套的资金会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。但是,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内需不可能成为长期经济行为,扩大内需的长期行为要靠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;国民消费水平提高主要靠国民的富裕程度提高;后者又要靠产业的发展及其水平提高,尤其是工业发展。所谓“无工不富”在我国工业化阶段依然是现实要求。因此,增加投资在投入时段上可能分前期和后期:前期的投入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,目的是阻止经济下滑;后期的投入应该主要在产业调整领域,目的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;在二者的关系上,前期投入是为后期投入打基础、做准备,而后期投入必然是集约式、高门槛。为此,我们的发展思路,一方面,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筹备项目规划,争取项目资金;另一方面,要有计划地做好争取中央后期投入的政策研究和项目准备工作,这是至关重要的,它会使安徽在经济恢复时期异军突起,在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中担当重要角色。
在经济衰退时期,经济落后地区的机遇应该大于经济发达地区,关键在于怎么抓。目前我省的机遇主要表现在:1)切实淘汰落后产能。经济过热时,有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工业屡禁不止,因为有市场需求;而现在市场需求下降了,正是我们整顿这些企业的最佳时机,但此时如果简单地从保企业生存出发,势必阻碍大浪淘沙,错失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。因此,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不能以保增长为借口,放松执行《劳动合同法》和国家产业政策,而要结合对本地区的产业链条梳理,立足于保优势企业、保资源、保环境、保未来高增长的条件。 2)做好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。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正是我国企业“脱困”的关键时期,海尔集团凭借“吃休克鱼”的战略迅速壮大。现在沿海地区大量中小企业濒临倒闭,如果我们把沿海那些有利于本地区产业链条整合的“休克鱼”引进或重组,帮助他们度过寒冬的危机;一旦春天来临,他们就会成为地区产业配套体系中的生力军,我们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也就顺理成章了。 3)做好回乡农民工的培训和再就业。大量回乡农民工看似增加了社会负担,但实际上是地方生产要素的一种囤积。前两年沿海地区普遍发生的“招工难”“用工荒”,预示在下一轮经济上涨时农民工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。为此,各地就业指导机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准备:做好回乡农民工的职业、专长及其它相关信息的登记和建档工作;将有一定专长的回乡人员,向工业发展快并仍然存在“招工难”的县区推荐安排;政府出资,做好回乡农民工的职能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。应该看到的,经过此次脱胎换骨考验的沿海地区工业,产业水平必将得到大幅提升。因此,要在下一轮经济增长中真正实现与长三角的产业对接,我们必须借这场危机早做准备,把加快产业水平升级的工作摆在更重要位置。 (作者单位:省社科院)